源頭供應商坐過山車
1月17日,針對近期一些商店打著俄羅斯產品的幌子銷售假冒產品或非俄羅斯生產的產品現(xiàn)象,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fā)文稱,呼吁買家在購買產品時多加留意,檢查產品的生產地和有效期。并提醒買家注意,目前俄羅斯國家館在中國的官方地址僅限于在俄羅斯出口中心支持下開設的場館。
據了解,自2024年12月下旬起,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監(jiān)管部門就陸續(xù)開始對當?shù)氐亩砹_斯商品館進行排查,并對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行為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yè)。
作為中國最大的俄羅斯商品集散地,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是俄貨市場的感覺神經末梢,正敏感地反映著俄羅斯商品館熱潮驟變下的刺激。
“太瘋狂了,3個月時間,從天上到地下。”在綏芬河做俄貨進口生意的徐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當前,綏芬河的俄貨批發(fā)市場已經“冷”下來了。
徐明直言,俄羅斯商品館這陣風炒得太熱、冷得太快,把源頭供應商打得措手不及。往年這時候,一天24小時,可能要干18小時,現(xiàn)在反倒閑著。很多進口商前期進的貨都留在手里,只能等開春再看看能不能出掉。
回顧前幾個月,徐明表示,從2024年8月底開始,來綏芬河商場抓貨的人就變多了。9月中旬到12月中旬,尤其是10月和11月,每天都能看到三四十輛掛車裝貨,這是以前整個綏芬河市巔峰時期一天掛車數(shù)量的三四倍。
“一輛掛車能裝30多噸貨,當時,基本都是有貨就塞,要把車裝得滿滿當當才行。甚至有車為了湊夠數(shù),連國產的東西也會往上拉。但12月中旬后,因為部分進口商品來源地有爭議,網上炒得厲害,監(jiān)管也來了,生意立馬變‘冷’,甚至低于往年同期情況。”徐明說。
綏芬河當?shù)氐氖称饭锑崿撘裁黠@感受到了俄貨驟熱驟冷的瘋狂。鄭瑩表示,2024年下半年,下游商家進貨量大,接近年底的幾個月里,貨物都供不應求,例如,俄羅斯進口的糧油,基本報關回來就被搶空了。也有不少外地的新客戶找她進貨,但后來,發(fā)過幾噸貨后就沒動靜了。
超四成俄貨公司狀態(tài)異常
“過完年,我們可能會考慮轉線上了,線下生意不好做。”在北京市朝陽區(qū)某小區(qū)附近,一家剛開張3個月的俄羅斯商品館的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最近查得嚴,去年12月監(jiān)管部門來了3次,今年1月又來了2次。附近有俄貨店還因為產品資質問題被查封了。
上述負責人直言,店內銷售遭受俄羅斯商品館“降溫”的影響,本來每個月要補一次大貨、三到四次小貨,但1月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補過貨。近期,只要有顧客來店里,都會再解釋一番店內產品都是從俄羅斯原裝進口的,有資質,不存在再次包裝的情況。
在再次走訪位于朝陽區(qū)青年路上的“俄羅斯國家產品館”時,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目前,店內除了用單獨的標簽標注好非俄羅斯生產的產品外,還專門羅列出了國產區(qū)專柜。與此同時,店內依然在做各種促銷活動,例如,有禮盒套餐從原價833元降低至666元。
除了補貨頻次下降,將店內商品進行進口和國產分區(qū)處理外,據報道,在上海,還有俄羅斯商品館已將印著“俄羅斯商品館”的招牌取下,該店店員表示,撤下門頭與近期的政府排查以及相關新聞報道有關。現(xiàn)在正在風頭上,掛著招牌,消費者可能不愿意進來買。
在天眼查上,以“俄貨”為關鍵詞搜索,北京商報記者發(fā)現(xiàn),一年內成立的公司有908家,但其中,登記狀態(tài)為異常(注銷或吊銷)的就有31家公司,包括1家俄北熊品牌商和1家俄貨優(yōu)品品牌商。該俄北熊品牌商甚至剛開半年就注銷,據悉,其成立于2024年9月29日,注冊資金為3萬元。
此外,截至目前,共有6204家俄貨公司,登記狀態(tài)為異常(注銷或吊銷)的共有2769家公司,即異常的俄貨公司數(shù)量約占44.6%。
支持需與監(jiān)管并行
實際上,在國內,俄貨消費并不新鮮。早在2018年左右,俄羅斯美妝護膚品及快消品就火過一段時間。徐明認為,雖然去年俄羅斯商品館的爆火在意料之外,但從綏芬河俄貨進口的市場積累來看,也在情理之中。
據天眼查,目前,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注冊的俄貨企業(yè)就有3885家,其中,成立年限在三年及以上的、批發(fā)和零售業(yè)領域的企業(yè)達到了2430家,占比約為62.5%。
徐明表示,早在2014年,他就開始做俄羅斯商品進口生意。那時候,在綏芬河本地,有很多商家是像他一樣從做出口轉型過來的。“現(xiàn)在俄羅斯商品貿易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落地加工和銷售體系。這幾年,做俄貨生意的商家,基本都是線上和線下同步抓,還有不少做進口食品加工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從2014年起,俄羅斯就開始經濟轉型,其非石油產業(yè),尤其是農業(yè),在后來取得了較大發(fā)展。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進口商品也逐漸在國內熱了起來。俄羅斯商品館大熱也有一定積極意義,如果是正常進口、合規(guī)經營,有利于中俄雙方貿易發(fā)展,是一種值得挖潛的商機。
經濟學家宋清輝進一步指出,近些年,不少中俄邊境商家從做出口生意轉到做進口生意,主要得益于中俄貿易政策有變化和邊境地區(qū)有政策支持。
據綏芬河市政府官網在2024年底發(fā)布的通知,圍繞“買全俄賣全國,買全國賣全俄”戰(zhàn)略部署,支持具有發(fā)展?jié)摿Α⒕邆湟欢ㄒ?guī)模的對俄進出口加工產業(yè)園區(qū)發(fā)展建設,對外貿企業(yè)利用進口資源落地加工,或開展出口加工項目給予支持,對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投入給予支持。補貼標準最高不超過項目實際支出費用的50%,每戶企業(yè)支持上限原則上不超過500萬元。
數(shù)據顯示,2024年以來,綏芬河市對俄貿易同比增長20.2%,口岸過貨量占黑龍江省55.3%。俄貨進口企業(yè)82家,掌握俄羅斯商品一手貨源157個品類、544個品牌、2500余款商品的經銷權,主要包括餅干、糖果、巧克力、酒水、植物油、面粉、蜂蜜等食品,以及水產品、肉類、日化商品、工藝品等。
“俄羅斯商品館爆紅反映出俄貨進口生意是當下批發(fā)和零售市場追逐的新方向,但其實,它賺的也是信息差的錢。野蠻生長后,對俄羅斯商品館亂象的整治也恰逢其時。”宋清輝表示,為更好地促進中俄雙方貿易發(fā)展,做大做長久俄貨生意,支持需與監(jiān)管并行,從根本上,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建立一套長效的監(jiān)管機制。